避案
词典收录
词语解释
1.指罪犯作案后逃避追究。
构词分析
避
拼音:
bì
解释:
避
(形声。从辵),辟声。本义躲开,回避)
同本义
避,回也。--《说文》
避,去也。--《苍颉篇》
无乃实有所避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自云先世避秦时乱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有书生避雨檐下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又如避风雨;避秦(秦时苛政扰民,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);避言(言语谨慎,避免说错话);避宅(到处躲藏,不住在家里)
离去
左右攘辟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疏远也。”
桓公避席再拜。--《吕氏春秋·直谏》。注下席也。”
又如避地(离去,迁居他处以避祸。或指隐遁);避趋(离开
避 bì
①躲开;回避~开、~风。
②防止~暑。
【避讳】
①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,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,叫做避讳。如汉文帝叫刘恒,就改'恒山'为'常山'。
②不愿说出、听到或看到某些不吉利、令人不快的言行渔民~说'翻'。
③回避。
【避雷器】限制电气设备或线路上的过电压的主要保护装置。通常装在被保护设备附近。主要类型有阀型避雷器、管型避雷器等。
【避实击虚】见【避实就虚】。
【避实就虚】军事上指避开对方的实力,攻击其薄弱环节。又作避实击虚。
【避孕】用药物或用具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,使不受孕。
【避重就轻】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。也指回避实质性的问题,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。
案
拼音:
àn
解释:
案〈名〉
(形声。从木,安声。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)
同本义
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。--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
妻为具食,不敢于鸿前仰视,举案齐眉。--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
对案不能食,拔剑击柱长叹息。--南朝宋·鲍照《拟行路难》
又如捧案;案杯(案酒)
无靠背的坐具
师田,则张幕设案。(师田出师或田猎。)--《周礼·天官》
长方形的桌子
案,几属。--《说文》
权拔刀斫前奏案。--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
庑下一人伏案卧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案àn
⒈长方形的桌子书~。拍~叫绝。
⒉记事的或儲存备查的文件有~可查。档~。
⒊提出计划、办法,提供讨论研究的文件等提~。议~。草~。方~。
⒋事件惨~。
⒌涉及法律的事件法~。办~。破~。冤~。
⒍搁物品的板架~板。肉~。
⒎〈古〉用于端饭的木盘。
⒏同按”。
⒋"。
应用场景
含有"避案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避案的例子
避案相关词语
与避案有关
关于汉语词典

为您提供最新的汉语词典查询服务,目前收录了新华词典、现代汉语词典的所有的词语,词语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和完善。
您可以输入任何词语中的部分文字或者词语,如:高,高兴,只要符合查询条件的词语都会显示出来。感谢您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