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藏
词典收录
词语解释
1.隐藏;潜藏。
构词分析
伏
拼音:
fú
解释:
伏〈动〉
(会意。从人,从犬。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。本义俯伏;趴下)
同本义
伏,司也。--《说文》
伏瘞亦如之。--《周礼·犬人》。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。”
伏,覆也。--《释名·释姿容》
寝毋伏。--《礼记·曲礼上》
雌鸡伏子。--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上》
楚子伏己而盐其脑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
一府中皆漝伏,莫敢起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庑下一生伏案卧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及敌枪再击,寨中人又鹜伏矣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伏尸(倒在地上的尸体,多
伏 fú
⒈趴,脸面向下,身体前屈~地。~案。
⒉隐藏,隐匿埋~。潜~。两侧~兵。打~击战。
⒊屈服,认错或认罚~输。~判。~诛。
⒋低下去时起时~。此起彼~。
⒌〈古〉通"服"。敬佩~其为人。
⒍
【伏特】简称"伏"。电动势、电位差、电压的单位,代号v。
⒎
【伏日】通常是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后十天止。这一段时间,每十天为一伏,分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统称三伏,是我国每年最热的时期。故有"热在三
伏"的说法。
伏fù 1.指禽鸟孵卵。 2.量词。用作时间单位。
藏
拼音:
cánɡ
解释:
藏
(形声,臧声。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)
储积,收藏
农夫春耕夏耘,秋敛冬藏。--《墨子·三辩》
子不闻藏书者乎?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又如矿藏;收藏(收集保藏)
隐匿
藏,匿也。--《说文新附》
慢藏海盗。--《易·系辞上》
即藏其尸,持童抵主人所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见瓶水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,鱼鳖之藏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又如藏掩(遮盖,隐瞒);藏拙(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);藏娇(把娇娃藏起来。指娶妾别居);藏名(隐匿名声)
怀有
藏 cāng
①~隐蔽埋~。
②收存;储藏~书。又见zàng。
【藏垢纳污】比喻包容种种坏人坏事。又作藏污纳垢。
【藏奸】~心怀恶意。
②不肯拿出全部精力或不肯尽力帮助人~耍滑。
【藏龙卧虎】比喻潜藏着的未被发现的人才。
【藏匿】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。
【藏头露尾】形容躲躲闪闪,不把真实情况全都摊出来。
【藏污纳垢】见【藏垢纳污】。
【藏掖】
①怕人知道或发现而竭力掩藏~躲闪。
②掩饰住的弊端他办事可从来没有~。
【藏拙】怕出丑,不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看法或技能。常用为自谦之辞。
藏zàng
⒈储存东西的地方库~。宝~。
⒉道教、佛教经典的统称道~。大~经。
⒊
①佛教经典"经、律、论"三部分。
②唐玄奘号"三藏法师"。
⒋西藏自治区的简称。
⒌
藏cáng 1.隐藏;潜匿。 2.收藏;储藏。 3.怀,藏在心中。 4.深,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。
藏zāng 1.草名。 2.通"臧"。善。 3.通"赃"。窝主。
应用场景
含有"伏藏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伏藏的例子
伏藏相关词语
与伏藏有关
关于汉语词典

为您提供最新的汉语词典查询服务,目前收录了新华词典、现代汉语词典的所有的词语,词语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和完善。
您可以输入任何词语中的部分文字或者词语,如:高,高兴,只要符合查询条件的词语都会显示出来。感谢您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