虫镌鼠啮
词典收录
词语解释
1.犹言虫龁鼠伤。
构词分析
虫
拼音:
chónɡ
解释:
虫
(会意『字部首之一,从虫”的字多与昆虫、蛇等有关。按虫”甲骨文字形象蛇形,本读琯穓即虺,是一种毒蛇◇为蟲”的简体。本义昆虫的通称)
同本义
虫,有足谓之虫,无足谓之豸。--《说文》
风为虫。--《孔子家语·执辔》
烦气为虫。--《淮南子·精神》
禽兽虫蛾。--《列子·黄帝》
虫飞薨薨。--《诗·齐风·桑柔》
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、鸟兽,往往有得。--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人民不胜虫蛇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又如虫豸(昆虫;虫子);虫蛭(小虫子);虫天(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
虫 chóng昆虫和类似昆虫的小动物。
【虫草】子囊菌纲菌丝冬天侵入一些鳞翅目昆虫幼虫体内,使虫体变成充满菌丝的僵壳。夏季虫体长出具柄的棒形子座,故名。生于高山草原。能补肺益肾。又叫冬虫夏草。
【虫媒花】〈生〉依靠昆虫传送花粉的花。其特征是花大,色鲜;有蜜腺和香味;花粉较大,外壁有突起或粘质;有集中成簇的花序。
【虫瘿】〈生〉植物的幼枝嫩叶组织受昆虫刺伤及分泌物刺激,细胞加速分裂而长成的囊肿状构造。我国盛产的五倍子就是由一种蚜虫在盐肤木上形成的虫瘿。
【虫豸】虫子。
虫(蟲)chóng虫子,昆虫的通称。泛指动物大~(老虎)。二~(鸟和鼷鼠)之无知。〈喻〉坏人扫除一切害人~。
虫huǐ 1.毒蛇名◇写作"虺"。
虫tóng 1.见"虫虫"。
镌
拼音:
juān
解释:
镌
(形声。从金,隽声。①本义破木之器。②凿,刻)
用凹线、凹面或点雕刻
镌山石。--《淮南子·本经》
又如镌功(刻石记功);镌题(在金石器物上刻写);镌错(雕刻磋磨);镌石(刻石)
凿
喻深刻记住
降低;减少
降职
扰民及不实乾镌罚。--宋史·食货志》
又如镌罚(降职惩罚);镌级(降低官阶);镌责(降级追究责任)
镌刻
镌(鐫)juān
⒈凿,开掘可~。〈引〉刻,雕刻~板。~碑文。
⒉官吏降级扰民及不实者~罚(不实虚报情况)。
鼠
拼音:
shǔ
解释:
鼠
(象形。头部象锐利的鼠牙,下象足、脊背、尾巴形。本义老鼠)
同本义
鼠,穴虫之总名也。--《说文》
谁谓鼠无牙?--《诗·召南·行露》
鼠小虫,性盗窃。--《汉书·五行志》
鼠者,人之所薰也。--《说苑·善说》
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。”--汉·贾谊《陈政事疏》
逆夷各狐凭鼠伏。--《三元里人民抗英》
又如鼠窜而狼忙(形容逃窜得匆忙狼狈);鼠牙雀角(比喻强暴侵凌,引起争讼);鼠盗蜂起(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股农民起义的污蔑);鼠腹蜗肠(形容器量狭小);鼠市(一种戏鼠的器具
);鼠布(以鼠毛制成的布);鼠裘(用鼠皮
鼠。伢yá〈方〉小孩子~儿。~子。
鼠shǔ通称"老鼠",俗称"耗子"。一般体小,尾巴长,毛褐色或黑色。门齿发达,常咬衣物。偷吃食物,又能传播鼠疫等疾病灭~。~窃狗盗(指小偷小盗)。
啮
拼音:
niè
解释:
啮
(会意。从口,从齿。表示咬。本字从齿,本义用嘴咬)
同本义
囓,噬也。--《说文》。字亦作啮。鸟曰啄,兽曰囓。
武卧啮雪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众蛇竞来,啮索且断。--《后汉书·费长房传》
勚感涕,因啮指流血。--《新唐书·李勚传》
以啮人,无御之者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又如啮指(咬指头。形容极为痛心);啮咬(啃咬。比喻折磨);啮啃(啃咬);啮齿(咬牙切齿);啮噬(咬嚼);啮心(比喻痛苦至极);啮雪吞毡(比喻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);啮臂
(咬臂出血;以示诚信和坚决)
侵蚀
水皆啮石出。--明·
啮(齧、囓)niè
⒈咬鼠~。
⒉缺口剑之折,必有~。
应用场景
含有"虫镌鼠啮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虫镌鼠啮的例子
虫镌鼠啮相关词语
与虫镌鼠啮有关
关于汉语词典

为您提供最新的汉语词典查询服务,目前收录了新华词典、现代汉语词典的所有的词语,词语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和完善。
您可以输入任何词语中的部分文字或者词语,如:高,高兴,只要符合查询条件的词语都会显示出来。感谢您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