谗言三至,慈母不亲
词典收录
词语解释
1.《史记.樗里子甘茂列传》﹕"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﹐人告其母曰'曾参杀人'﹐其母织自若也。顷之﹐一人又告之曰'曾参杀人'﹐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又一人告之曰'曾参杀人'﹐其母投杼下机﹐逾墙而走。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﹐三人疑之﹐其母惧焉。"后因以为典实﹐谓谗言多﹐使人惑乱。
构词分析
谗
拼音:
chán
解释:
谗
(形声。从言,毚)声。本义说别人的坏话) 同本义
谗,谮也。--《说文》
谗,诞也。--《韩诗外传》
谗口嚣嚣。--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
败言为谗。--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
谗鼎之铭。--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。服注疾谗之鼎。”
取彼谗人。--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
屈平属草稿未定,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,屈平不与。因谗之曰…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谗谤(诋毁,诽谤);谗言冷语(毁谤、讥刺的冷言冷语)
谗
说别人坏话的人
谗与佞,俱小人也。--《论衡·答佞》
又如谗人(喜
谗 chán说别人的坏话进~言。
【谗害】通过说坏话陷害人。
【谗言】陷害别人的坏话。
谗(讒)chán说别人的坏话~言。伤良曰~(良好人)。
言
拼音:
yán
解释:
言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
同本义
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
言yán
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
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
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
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
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
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
三
拼音:
sān
解释:
三〈数〉
(指事。本义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
同本义
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从三数。--《说文》
三,数名。--《广韵》
二与一为三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--《老子》
王三赐命。--《易·师》。荀注三者阳德成也。”
结恨三泉。--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注三者数之小终。”
有不速之客三人来。--《易·需》
纪之以三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--《战国策》
又如三叉(三歧的道路);三木(古时套在犯人颈、手、足上的刑具);三节(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、三月三上巳节、九
三sān
⒈数目字~个。~人行必有我师。
⒉多次再~叮嘱。~番五次。~思而行。~令五申。~复斯言。
⒊[三甲]〈古〉"殿试"中榜者(进士)的三个等级。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,分为三等即"三甲"。一甲,赐"进士及第";二甲,赐"进士出身";三甲,赐"同进士
出身"。每甲各取有若干名,统称进士。元、明、清,殿试的中榜者,一甲只取有三名,二甲、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。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,第二名叫榜眼,第三名叫探花。
三sàn 1.多次;再三。
至
拼音:
zhì
解释:
至
(象形。从一,一犹地,指事,不去而下来。古文从土,上亦象飞下之形。尾上首下。本义到来,到达)
同本义(上古时期多用至”,中古时期多用到”)
至,鸟飞从高下至地也。--《说文》
凤鸟不至。--《论语》
至,到也。--《字林》
至,到也。--《广韵》
王朝至于商郊牧野。--《书·牧誓》
我征聿至。--《诗·豳风·东山》
远道不至。--《墨子·辞过》
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至则行矣。--《论语·微子》
至则无可用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风雨骤至。--汉·王粲《登楼赋》
至zhì
⒈到,到达~工厂。由东~西。自始~终。
⒉极,最,达到了顶点~少。~高无上。物~则反。
⒊
①〈表〉达到某种程度他还不~于那样。
②连词。〈表〉另提一件~于意外之财,他是分文不要。
拼音:
解释:
慈
拼音:
cí
解释:
慈
(形声。从心,兹声。本义慈爱)
同本义
慈,爱也。--《说文》
尧不慈舜不孝。--《庄子·盗跖》
夫慈者不忍,而惠者好与也。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一曰慈幼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注爱幼少也。”
慈和遍服曰顺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。服注上爱下曰慈。”
其次为慈母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。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。”
慈者,父母之高行也。--《管子·形势解》
亲爱利子谓之慈,恻隐怜人谓之慈。--《贾子道术》
父母威严而有慈,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。╠
慈 cí
①和善~父。
②(上对下)慈爱敬老~幼。
③旧称母亲家~。
④姓。
【慈安太后】(1837-1881)清咸丰帝后。钮祜禄氏。满族。1861年咸丰帝死后,同治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与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。
【慈悲】原为佛教用语。给人们带来安乐叫慈,帮人们消除痛苦叫悲◇泛指对人的同情和怜悯~为怀。
【慈姑】泽泻科多年生草本。叶子象箭头,花单性、白色。匍匐茎先端膨大成球茎。可作蔬菜水果,也可制淀粉。原产我国。
【慈禧太后】(1835-1908)清咸丰帝妃,清末同治、光绪两朝实际的统治者。叶赫那拉氏。满族。1861年咸丰帝死。同治帝即位,尊为太后。与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,实大
权独揽。残酷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等起义;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;反对维新变法,顽固守旧。1908年病死。又称西太后。
【慈祥】和善安祥(多用于老年人)。
母
拼音:
mǔ
解释:
母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母亲有乳之形。本义母亲)
同本义
母,牧也。从女。象怀子形,一曰,象乳子也。--《说文》
母其中有两点,象人乳形。--《苍颉篇》
坤为母。晋,受兹介福,于其王母。--《易·说卦》
生曰父曰母,死曰考曰妣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有孙母未出,出入无完裙。--杜甫《石壕吏》
又如母难(生日。意为孩子出生时母亲要受难);母以子贵(母亲因儿子居官而显贵);母子(母亲和儿子);母族(母亲之亲族);母道(为母之道)
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
本源
母mǔ
⒈娘,妈妈,母亲~亲节。~系社会。
⒉称呼女性长辈舅~。姨~。伯~。祖~。
⒊雌性的~猪。~兔。
⒋源头,能产生其它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~校。~株。酵~。工作~机。失败乃成功之~。
⒌一套物品中,可以包含其它部分的子~环。螺丝~。
⒍
⒏"。
母wú 1.无;不要。
母mú 1.模仿。 2.标准。参见"母儿"。 3.模子。参见"母儿"。
母wǔ 1.轻慢。
不
拼音:
bù fǒu
解释:
副词。
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。
亲
拼音:
qīn
解释:
亲
(形声。从见,亲声。见”与至”义相通。本义亲爱)
同本义
亲,至也。从見,亲声,字亦作儭。--《说文》
亲,近也。--《广雅》
同人亲也。--《易·杂卦》
亲者属也。--《礼记·大传》
人之亲其兄之子。--《孟子》。注爱也。”
爱臣太亲,必危其身。--《韩非子·爱臣》
我有亲父兄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我有亲父母。
又如亲父(生父);亲爹(亲父);姑表亲;亲如一家;亲心(亲爱之心;父母爱护子女之心);亲厚(亲爱并加以厚待)
亲密。与疏”相对
王无亲
亲(觝)qīn
⒈父母双~。养~。
⒉血统最近或夫妻关系的~姐妹。~人。
⒊婚姻~事。
⒋指新妇(新娘)娶~。送~。
⒌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~戚。~朋。~表姑。
⒍感情好,关系密切~密。~近。~如一家。
⒎用嘴唇接触,表示喜爱~一~孩子。
⒏本身,自己的~自。~身。~眼见到。~笔所写。事必躬~。
亲(觝)qìng
⒈
应用场景
含有"谗言三至,慈母不亲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谗言三至,慈母不亲的例子
谗言三至,慈母不亲相关词语
与谗言三至,慈母不亲有关
关于汉语词典

为您提供最新的汉语词典查询服务,目前收录了新华词典、现代汉语词典的所有的词语,词语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和完善。
您可以输入任何词语中的部分文字或者词语,如:高,高兴,只要符合查询条件的词语都会显示出来。感谢您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