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汉语词典 > 王勃(650或649-676)

王勃(650或649-676)

词典收录

词语解释

唐代文学家。字子安,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曾任虢州参军◇往交趾探父,渡海溺死。为初唐四杰”之一。以写离别怀人之作较著名,有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等名篇。文以《滕王阁序》最为著名。有《王子安集》。

构词分析

拼音: wánɡ
解释:
王 (会意。本作士”,是能独立任事的人,后加一横,表示在士”之上,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,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◇帝”、王”同步降职,帝成了人间的皇帝,而王 ”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。本义天子、君主)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--《诗·小雅·北土》 厉王虐,国人谤王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 王,天下所归往也。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,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。三者,天、地、人也;而参通之者,王也。”--《说文》 王,天子也。--《释名》 王,有天下曰王。帝与王一也。周衰,列国皆僭号自 王wáng ⒈国君国~。帝~。  ⒉〈古〉秦代以后的一种最高封爵封~。~府。 ⒊大~父~母(祖父祖母)。 ⒋一类中的首领或最特出者蜂~★~、子~。百花之~。 王wàng〈古〉统治,做君主,统一天下~此大邦。自立为~。以德行仁者~。
拼音:
解释:
勃 (形声。从力,孛声。本义排,推动) 同本义 勃,排也。--《说文》 勃,展也。--《广雅》。今苏俗语以力旋转物曰勃。 又如勃郁(风回旋的样子;郁结);勃屑(即勃窣) 勃 兴起;旺盛 气喷勃以布覆兮。--马融《长笛赋》 勃勃,盛也。--《广雅》 勃然平世之俗起焉。--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。注兴起貌。” 又如蓬勃(繁荣;旺盛);勃腾腾(烟气上升的样子;怒气上升的样子);勃勃(烟气上升的样子) 通悖”。乖戾 彻志之勃,解心之谬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 利在故新相反,前后相勃。--《韩非子 勃 bó旺盛朝气蓬~、诗兴~发。 【勃勃】形容精神旺盛或欲望强烈兴致~、生气~。 【勃发】 ①焕发;旺盛英姿~、生气~。 ②突然发生心脏病~。 【勃郎宁】一种可以连续射击的手枪。又作勃朗宁。 【勃朗峰】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。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。拔4810米。有现代冰川。 【勃朗宁】见【勃郎宁】。 【勃列日涅夫】(1906-1982)苏联前领导人。生于乌克兰的卡缅斯克镇冶金工人家庭。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。卫国战争时期,曾任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主任、乌克兰第四方 面军政治部主任等。1946起,先后任扎波罗热州等州委第一书记。1950年起任摩尔达维亚党中央第一书记,同年10月当选为联共中央委员、联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等。1956 年起历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、委员、中央书记、第一书记兼俄罗斯联邦局主席、总书记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等职。 【勃然】 ①兴起或旺盛的样子歌兴~而起。 ②因生气或惊慌等变脸色的样子~大怒。 【勃兴】勃然兴起;蓬勃发展。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 huò
解释:
或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从囗(象城形),从戈(以戈守之)。表示以戈卫国。本义国家。有人,有的--泛指人或事物 或,有也。--《小尔雅·广言》 或跃在渊。--《易·乾》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。--《书·微子》 或群或友。--《诗·小雅·吉日》 庶或饷之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 或赐二小人酒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或说处杀虎斩蛟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 或立或卧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 或坐或俯。 或笑或哭。 或饮或博。 又如或人(某人。不称名而暗指的人。有些人);或时(有时);或一,或种(某种 或huò ⒈也许。〈表〉不肯定,选择~许。~者。~近~远。~多~少。这个~那个。 ⒉有人。有的人~曰。人固有一死,~重于泰山,~轻于鸿毛。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拼音:
解释:

应用场景

含有"王勃(650或649-676)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
王勃(650或649-676)的例子 王勃(650或649-676)相关词语 与王勃(650或649-676)有关

关于汉语词典

汉语词典

为您提供最新的汉语词典查询服务,目前收录了新华词典、现代汉语词典的所有的词语,词语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和完善。

您可以输入任何词语中的部分文字或者词语,如:高,高兴,只要符合查询条件的词语都会显示出来。感谢您的使用。

最新更新词语

更新时间:2025-08-02 19:26: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