掣笔郎
词典收录
词语解释
1.晋代王献之七八岁时学习书法,其父羲之"密从后掣其笔不得,叹曰'此儿后当复有大名!'"见《晋书.王献之传》◇因以"掣笔郎"称誉幼年善于学书者。
构词分析
掣
拼音:
chè
解释:
掣
(形声。从手,制声。本义牵引,拉)
同本义
掣,拽也。--《经典释文》
见舆曳,其牛掣。--《易·睽》
流火掣空飞。--袁宏道《雪夜感怀同黄道元作》
纷纷暮雪下辕门,风掣红旗冻不翻。--唐·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又如掣后腿;掣手;掣脱(决裂;弄僵);掣撰(掣曳,牵引之意)
牵制;控制
抽;拔
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。--《晋书·王献之传》
又如掣签(清代制度,候补的地方官吏抽签确定任职省分。具备一定条件的,可以自选省分,称指分”);掣兵(抽调兵马);掣开(抽
掣 chè
①拽;拉~肘。
②抽~签。
【掣肘】拉住胳膊。比喻阻拦别人做某事。
掣chè
⒈拉,牵引~腿。~电(电光划过。〈喻〉疾速)。~肘(拉住别人肘臂。〈喻〉牵制阻碍别人做事)。
⒉抽~笔。~剑。~奖。
笔
拼音:
bǐ
解释:
笔
(会意。从竹,从聿。聿”),是笔”的本字,小篆象以手执笔。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,故从竹。简化字笔”,从竹从毛”会意,指旧时用的毛笔。此字最早见于北齐
隽修罗碑,是六朝时的俗字。也见于《集韵》。本义毛笔)
同本义
筽,秦谓之筽。从聿从竹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此秦制字。秦以竹为之,加竹。
史载笔,士载言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不能竟书而搁笔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毛笔;钢笔;圆珠笔;笔削(修改文章);笔帕之敬(雅洁的礼品);笔楮难穷(文字难以充分表达。楮纸的代称)
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
笔 bǐ
①写字画图的用具钢~、蜡~、粉~。
②(写字、画画、作文等的)笔法运~得当。
③用笔写出代~。
④笔画'二'字有两~。
⑤量词一~帐、一~好字。
【笔触】书画、文学作品等的笔法,格调锋利的~。
【笔调】文章风格~清新。
【笔端】写作、写字、绘画时的运笔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奇光异景尽收~。
【笔法】写字、画画、作文的技巧或特色这篇小说的~很新颖。
【笔锋】
①笔尖。
②书画的笔势;文章的气势。
【笔供】用笔写出来的供词。与'口供'相对。
【笔画笔顺检字法】汉字字典查阅检索方法之一。要求根据笔画的多少和笔顺的先后来查检。
【笔记文】文体的一种。以随笔记录为主,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。
【笔力】写字、画画或做文章所表现出的功力~刚劲。
【笔路】
①笔法。
②写作的思路这篇文章~奇特。
【笔势】
①写字、画画用笔的风格。
②文章的气势。
【笔削】古时在竹简、木简上写字,要删改得用刀刮去,称'削'◇来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。笔记录。削删改。
【笔意】书画或诗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意境。写字、绘画时运笔的精心构思以及所表现的风格、功力。也指诗文的意境。
【笔札】札是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,后来用笔札指纸笔,又转指写的文章。
【笔战】用文章来进行辩论,打官司,与'舌战'相对。
【笔者】某篇文章或某书的作者(多为作者的自称)。
郎
拼音:
lánɡ
解释:
郎〈名〉
(形声。从邑,良声。从邑”,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。本义古邑名。在今山东金乡县境)
古地名。春秋鲁邑
郎,鲁邑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鲁有二郎。
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,是费伯的食邑
费伯帅师城郎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
夏,城郎。--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
郎,古廊字。原指宫殿廷廊,置侍卫人员所在。官名
郎官,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。--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注
战国始置。帝王侍从官侍郎、中郎、郎中等的通称。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、随时建议,备顾问
郎láng
⒈称呼青少年男子英俊~。少年~。
⒉妇女称丈夫或情人。
⒊旧时称别人的儿子令~。
⒋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货~。
⒌〈古〉官名侍~。员外~。~中(又指医生)。
应用场景
含有"掣笔郎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掣笔郎的例子
掣笔郎相关词语
与掣笔郎有关
关于汉语词典

为您提供最新的汉语词典查询服务,目前收录了新华词典、现代汉语词典的所有的词语,词语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和完善。
您可以输入任何词语中的部分文字或者词语,如:高,高兴,只要符合查询条件的词语都会显示出来。感谢您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