奸掳烧杀
拼音:
奸jiān
掳lǔ
烧shāo
杀shā
词典收录
词语解释
奸淫妇女,抢劫财物,杀人放火。
构词分析
奸
拼音:
jiān
解释:
奸
(会意。从三女。本义奸邪,虚伪狡诈)
同本义
姦,私也。--《说文》
姦,盗也。--《广雅》
在内曰姦,在外曰宄。--《三苍》
用轨之财者为姦。--《国语·鲁语》
寇贼姦宄。--《书·舜典》
是以其民饥寒并至,故为奸衺。--《墨子·辞过》
故以刑治则民威,民威则无姦,无姦则民安其所乐。--《商君书·开塞》
荡渨湋之姦咎兮。--《梦辞·惜贤》。注乱在内曰姦。”
盗器为姦。--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
多贼姦些。--《楚辞·招魂》。注恶也。”
姦宄是防。--张衡《西京赋》。注
奸jiān
⒈邪恶,狡诈~臣。~计。
⒉男女间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通~。强~。
⒊虚假~笑。
⒋叛国的人汉~。
⒌
⒍
奸gān 1.干犯,扰乱。 2.干求。
掳
拼音:
lǔ
解释:
掳
俘获;抓获
掳妇女小弱者七八万口。--司马光《涑水纪闻》
又如掳劫(俘获劫持);掳获(俘获)
抢取;舞弊敛财
吃是吃饱了,掳是掳够了。--《儿女英雄传》
又如掳抢(掳掠抢夺);掳夺(抢夺);掳嘴(白吃人家的东西)
掳掠
只因那院里失了火,你这厮,趁哄掳掠,盗了来。--《西游记》
掳(擄)lǔ抢劫,也作"虏"~掠。~夺。
烧
拼音:
shāo
解释:
烧
(形声。从火,尧声。本义使物着火)
同本义
烧,爇也。--《说文》
雏烧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。注烧烟,于火中也。”
齐之北泽烧火。--《管子·轻重甲》。注猎而行火曰烧。”
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烧尽北船,延及岸上营落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干柴好烧;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;烧葬(烧焚祭品);烧丹炼汞(道家用朱砂水银等物炼成金丹以求长生不老);烧糊了卷子(喻外貌丑陋);烧埋钱(烧化埋葬死人的费用);烧冷灶
(敷衍不得时的人);烧利市(商人在开始营业时烧纸祭献福神);烧琴煮鹤(比喻糟蹋美
烧(燒)shāo
⒈使物体着火~ 火。燃~。
⒉用热能使物体受热起变化~瓦。~饭。~汤。
⒊烹饪方法之一炒煎~炸。蘑芋~鸭子。
⒋发热,体温升高发~。高~。~退了。
⒌用肥过多,致使植物枯萎、死亡~了秧蔸。
烧shào 1.放火烧野草以肥田。 2.泛指野火。 3.指彩霞。
杀
拼音:
shā
解释:
杀
(形声。从殳,杀声。古字作杀”,甲骨文字形,在人(大)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,表示杀。殳兵器。从殳表示与杀有关。本义杀戮)
同本义
殺,戮也。--《说文》
武王胜殷杀纣。--《墨子·三辩》
杀气浸盛。--《吕氏春秋·仲秋》
为杀矢。--《考工记·冶氏》
杀其君,虔于乾溪。--《谷梁传·昭公十三年》
杀人以梃与刃,有以异乎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子罕杀宋君而夺政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
设酒杀鸡作食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然得而腊之以为饵,可以已大风、挛踠、瘘、疠,去死肌,杀三虫
杀(殺)shā
⒈弄死,使失去生命~敌。~猪。~虫剂。
⒉战斗~退侵略军。~出重围。
⒊消减,残败~风景。~威风。我花开后百花~。
⒋收束,断绝~帐。~尾。
⒌勒紧,扣紧~一~带子。
⒍药物等刺激身体感到疼痛擦了这种药后~得慌。
⒎在动词后。〈表〉程度深愁~人。喜~人。
⒏
⒐
①凶恶的气势~气腾腾。
②发泄不愉快的情绪你拿谁~气?
杀shài 1.减省。 2.等差。 3.衰微,凋零。 4.指歉收。 5.消化;消耗。 6.细小。 7.裁去(多余的)。 8.古代套在尸体下肢上的布袋。
杀sà 1.散落;散布。 2.古代为护城而设置的防卫据点。 3.枯干貌。
杀shì 1.古指臣杀君﹑子杀父的行为。
应用场景
含有"奸掳烧杀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奸掳烧杀的例子
奸掳烧杀相关词语
与奸掳烧杀有关
关于汉语词典

为您提供最新的汉语词典查询服务,目前收录了新华词典、现代汉语词典的所有的词语,词语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和完善。
您可以输入任何词语中的部分文字或者词语,如:高,高兴,只要符合查询条件的词语都会显示出来。感谢您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