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鬲之困
词典收录
词语解释
1.胶鬲﹐商周时人﹐纣时因遭世乱﹐曾隐遁为商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"胶鬲举于鱼盐之中。"后因以"胶鬲之困"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。
构词分析
胶
拼音:
jiāo
解释:
胶〈名〉
(形声。古代胶”用动物的皮煮制而成,所以从肉”。段玉裁说皮近肉,故字从肉。”本义粘性物质,用动物的皮角或树脂制成)
同本义
胶也者,以为和也。--《考工记·弓人》
又如胶鳔(用鱼鳔煮治而成的胶);胶漆(胶与漆。比喻事物的结合非常紧密;或比喻交情深厚);胶青(胶清。已制成的色质纯正的胶质);胶革(用皮革熬成的胶)
古代大学之称,后泛指学校
鸡鸣声,泛指禽类鸣声
胶(膠)jiāo
⒈粘性物质。用动物皮、角或树脂等制成。也有人工合成的牛皮~。树脂~。万能~。
⒉制成胶质的药品阿~。鹿角~。
⒊特指橡胶~轮。~底鞋。
⒋像胶那样有粘性的~泥。~水。
⒌粘住,粘合~着。~合。
⒍
胶jiǎo 1.见"胶胶扰扰"。
胶háo 1.戾。参见"胶加"﹑"胶戾"。
鬲
拼音:
ɡé
解释:
鬲 ge
古国名。鬲国
通膈”♂隔膜
食饮不下,鬲塞不通。--《素问·风论篇》
又如针鬲(用针刺横膈膜);鬲要(膈腰。指心胸);鬲肝(膈和肝)
通槅”。大车轭
鬲长六尺。--《周礼·考工记》。孙诒让正义鬲,即槅之借字。”
县名
鬲
通隔”。阻隔
鬲闭门户,毋得擅上。--《汉书·五行志中》
别异蛮夷,鬲绝器物。--《
鬲gé
⒈〈古〉鬲津河,即今漳卫新河。它是河北、山东两省的界河。旧称四女寺减河,但故道在西汉时已淤塞,现今是新道。
鬲lì
⒈鼎一类的烹饪器,三只足,中间空。
鬲è 1.以手扼物。
之
拼音:
zhī
解释:
之
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同本义
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
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之zhī
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困
拼音:
kùn
解释:
困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囗,象房的四壁;里边是生长的树木。本义废弃的房屋)
同本义
困,故庐也。--《说文》
梱”的本字。门槛
试藉车之力而为之困。--《墨子·备城门》
困〈形〉
穷;贫困
困,穷也。--《广雅》
行而无资谓之乏,居而无食谓之困。--《周礼·地官·禀人》疏引书传
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--《论语》
以振穷困。--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
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
岁饥民困。--《史记·宋世家》
今岁不登,已遣使节振贷困乏。--《汉书·
困(
⒊
⒋睏)kùn
⒈穷苦,艰难贫~。~窘。排除~难。摆脱~境。
⒉陷在艰难痛苦中~在深山老林。~兽犹斗。为病痛所~。〈引〉包围围~。把敌人~在碉堡里。
⒊疲乏~倦。~乏。
⒋〈方〉睡~觉。
应用场景
含有"胶鬲之困"的常见词语或成语
胶鬲之困的例子
胶鬲之困相关词语
与胶鬲之困有关
关于汉语词典

为您提供最新的汉语词典查询服务,目前收录了新华词典、现代汉语词典的所有的词语,词语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和完善。
您可以输入任何词语中的部分文字或者词语,如:高,高兴,只要符合查询条件的词语都会显示出来。感谢您的使用。